- 1
- 2
- 3
作者:池博专刊 发布日期:2020-07-20 10:00
![]() 致病性细菌感染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一大疾病。目前广泛采用抗生素治疗,由于不当甚至过量使用抗生素,导致了可抵抗多种抗生素的多药耐性细菌的出现。所以,开发新的可降低耐药病菌出现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。今天解读一篇用纳米材料对细菌感染部位局部治疗的方法,是江南大学严秀平教授的文章。
1、PLNP@PANI-GCS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通过透射电镜成像(TEM)测量了合成的粒子的形状和大小,可识别出核-壳纳米结构(图1A)。
分别以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表革兰氏阴性菌、革兰氏阳性菌和耐药菌进行了PLNP@PANI-GCS抗菌性能的评价。 3、PLNP@PANI-GCS的体外抗菌活性 在808nm激光照射下,随着PLNP@PANI-GCS浓度的增加,细菌存活率急剧下降(图4) 4、体内外安全性评价 结果见附图10。MTT法初步评价细胞毒性。结果发现,即使在最高剂量下(以PLNP计,600g mL−1),3T3和HepG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都保持在85%以上。 5、细菌感染的体内持续发光成像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构建的模式小鼠,进行处理。处理流程见图6A。如图6B所示,小鼠注射PLNP@PANI-GCS并照光处理后,脓肿区有时间依赖性的发光积聚,可以采集清晰的近红外余辉图像。
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感染构建的模式小鼠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(PBS/激光,PLNP@PANI-GCS,PLNP@PANIGCS/激光,空白对照),评价PLNP@PANI-GCS的体内光热治疗性能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率、血清TNF-α和IL-1β水平显著降低,且与健康小鼠无统计学差异(图7D-F),证实PLNP@PANI-GCS/激光照射组小鼠恢复良好。
|